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某手机中框制程:铝挤料→粗加工→纳米注塑→CNC→抛光→阳极。试样3D面上出现较多的亮斑/发黄,不良比例3~5%,产品退镀后阳极试样表面依旧发黄,表面呈现为麻面。
2023/08/11 更新 分类:检测案例 分享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赖毓霄研究员团队利用低温3D打印技术开发了聚(乳酸-乙醇酸)(PLGA)掺入黑磷(BP)纳米片支架(PLGA/BP支架).
2023/09/0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期,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琳琳团队开发了一种可植入式、通过“可生长”的护鞘(Sheath)结构固定压电传感器。
2023/09/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相转变温度法是制备纳米乳的一种低能乳化法,其利用了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随温度升高或降低发生变化的特性实现乳化目的。
2023/09/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如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已成为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使研究人员能够探索包括聚合物在内的各种材料的复杂结构和表面特征。
2023/10/2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华南农业大学以有机硅为“桥”,利用缩合反应将具有优异绝缘性和防腐性的零维材料纳米金刚石接枝到GO上,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具有长效防腐性能的复合涂层。
2024/03/0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作者报告了一种基于四面体纳米结构的格氏嗜盐碱杆菌Argonaute(NgAgo),用于在可穿戴设备上长期稳定监测体内败血症的超痕量未扩增核酸(无细胞DNA和RNA)。
2024/03/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作者以纳米TiN粉、SiC晶须(SiCw)为增强相,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了碳化硅复合陶瓷,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不同增强相添加质量分数下复合陶瓷的烧结性能、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2024/05/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具有微纳米级纤维结构的互连分层生物聚合物基海绵来增强可穿戴贴片,用于快速采样天然汗液,特别是对于不敏感的类型,并最终实现目标生物标志物的连续监测和轻松测量分泌率。
2024/07/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8月13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周鹏-刘春森团队从界面工程出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并证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亚10纳米。
2024/08/1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