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监管召回
嘉峪检测网 2021-04-28 22:53
日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20年)》。从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可以看出:
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持续完善,2020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县级覆盖率达100%。
使用单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主要来源。
经营企业是注册大户,应加强不良事件关注力度,进一步提高上报积极性。
在已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第二类医疗器械数量位居榜首,应警惕第二类医疗器械使用风险。
除了医疗机构外,家庭为上报不良事件的主要场所,家庭用械安全需重视。
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报告数量居高不下,需持续加强关注使用风险。
01、经营企业应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积极性
近三年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为39.6万份,与2018年的40.7万份相比略有下降。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监测体系逐步完善,2020年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增至53.6万份。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县级覆盖率也从2018年的95.9%、2019年的96.7%,至2020年的100%全覆盖。
图为近三年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及县级覆盖率
从数据来看,使用单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主要来源。连续三年,使用单位上报的不良事件报告数在全部报告中占比均在85%以上。经营企业的占比则在10%左右,具体来说2018年占比为9.4%,2019年占比为7.5%,2020年占比为12.9%。
图为近三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来源情况(百分比)
值得关注的是,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注册基层用户情况来看,经营企业连续三年占据首位,占比保持在50%以上且逐年增加,数量突出。但报告数量占比均不高,这意味着,经营企业在关注医疗器械销量的同时,还应关注用户用械安全,及时跟踪不良事件并主动上报。不过在2020年,经营企业提交报告数68902份,是2019年经营企业提交报告数29833份的2.3倍,说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提交不良事件报告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图为近三年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注册基层用户情况(百分比)
02、家庭用械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医疗器械大多是在医疗机构使用,数据显示,医疗机构发生不良事件的数量最高,连续三年占比85%左右。但与此同时,家庭用械风险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使用场所为“家庭”的报告31927份,占7.84%;2019年该数据为28092份,占7.09%,2020年使用场所为“家庭”的报告64109份,占11.96%,即2020年家庭医疗器械使用发生事故率较前一年有4.87%的上升。这可能与家庭用械量增加直接相关,但也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关注家庭用械安全。
图为近三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涉及实际使用场所情况(百分比)
03、应持续关注第二类医疗器械使用风险
我国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基于产品特性,在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中,涉及第二三类医疗器械占比连续三年均超过75%,2018年还达到90%,但第二类医疗器械报告数量均为最多,超过第三类医疗器械。根据三年不良事件监测报告,2018年涉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报告164760份,占报告总数的40.48%;涉及第二类医疗器械的报告209043份,占报告总数的51.37%。2019年涉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报告146172份,占当年报告总数的36.88%;涉及第二类医疗器械的报告168864份,占报告总数的42.61%。2020年涉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报告178305份,占报告总数的33.26%;涉及第二类医疗器械的报告242457份,占报告总数的45.23%。
对比三年数据,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整体出现下降,但第二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一直超过第三类医疗器械。与第三类医疗器械风险性较高、容易引起关注不同,第二类医疗器械使用风险容易被忽视。但根据三年数据来看,第二类医疗器械风险需要持续关注。
图为近三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分类
0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风险要密切跟进
就产品门类来看,2018年,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无源医疗器械分别为,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使用导尿管(包)、宫内节育器。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有源医疗器械分别为病人监护仪、输液泵和注射泵、血液透析机、心电图机、电子血压针。
在2019年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中,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医疗器械类别为:1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报告数166734,占比42.07%;07-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报告数35169,占比8.87%;09-物理治疗器械报告数23181,占比5.85%;22-临床检验器械报告数19725,占比4.98%;08-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报告数18226,占比4.60%。
到了2020年,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医疗器械类别为:1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报告数226536,占比42.26%;07-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报告数53229,占比9.93%;09-物理治疗器械报告数40731,占比7.60%;22-临床检验器械报告数26002,占比4.85%;08-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报告数22036,占比4.11%。
图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涉及医疗器械结构特征情况(百分比)
可以看出,2020年较2019年相比,1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占比始终位于首位,占比超40%。一方面是因为该类医疗器械使用量大,同时也说明其使用风险需持续关注。
数据显示,09-物理治疗器械,即包括采用电、热、光、力、磁、声以及不能归入以上范畴的其他物理治疗器械;不包括手术类的器械;不包括属于其他专科专用的物理治疗器械,增幅较大为1.8%。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则出现小幅下降,说明临床、呼吸麻醉急救相关器械使用安全性有所加强。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