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数字中药药剂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嘉峪检测网        2023-09-22 10:18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中药药剂学也在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渗透到药品研发、制造、评价以及应用等各个环节,促进各环节相交互,提高了中药制剂品质和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中药药剂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创新中药制药技术,加速中药药剂学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世界科技提供更前沿的技术支持,带动中药产业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参考近年来我国中药药剂学发展研究的相关进展,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字中药药剂学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中药药剂学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制剂的基础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1],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在继承传统剂型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吸取现代药剂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借鉴创新。当前,在医药大发展的背景下,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要求增高、需求增加,以及在中药制剂的质量监管日益加强的环境下,推动实现数字中药药剂是促进中药制剂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中药制剂产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国家大力倡导中药智能制造升级,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中医药产业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促进达成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2-4]。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数字化”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产业中,优化医疗服务,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中药药剂学把传统中药药剂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化先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相融合,实现质控指标系统化、工艺管控实时化、制造过程数字化,既保持传统中医药特色又符合国际市场需求,推进了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推动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新时期中医药工作的基本遵循。纵观我国整个中药生产过程,可知目前我国中药制药技术总体水平仍较落后,制药过程中相关的数据信息没有充分合理地利用[5]。这些问题导致了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的不稳定,同时也制约了中药制药数字化、现代化的发展。现代中药制药产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多元,本文从数字中药制药的质量设计、生产过程、质量评价、临床应用等环节的研究现状以及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借助数据驱动技术,精确分析与定义生产实际需求,实现中药制药生产工艺过程的精细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中药制药过程中的提质增效与节能减排目的,推动中药药剂学发展。
 
1、 数字中药药剂学研究现状
 
“数字”中药药剂学,其内涵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中药药剂学相结合,实现制药过程中各环节实时数据共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行业领域中深入应用并不断发展壮大,信息化与制药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中药制药行业经历了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数字化,中药制药的技术和设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同时人们对中药产品需求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中药制剂产品质量依然是有待实现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当前各种现代分析技术和数据集成技术为中药制剂的生产提供了便捷的手段,但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产生和累积的大量过程数据大都分散于生产的各个环节,不能互相流通,数据利用度较低,形成了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质量控制[6, 7]。因此,通过借助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连接各环节,充分利用生产数据,是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提高用药安全性,推进中药工业迈向智能制造时代的关键[8]。
 
1.1 工艺质量设计数字化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实际上是指药品研发设计中对药品质量的设计赋予,其理念就是重视设计的科学性,发挥研究的主动性,研究建立全面、系统的质量研究与风险控制网络,使药品质量得到较好地控制,以实现预定的目标[9, 10]。随着 QbD 成为世界范围内药物开发与管控的主流思想,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逐渐应用于药物的工艺质量设计。我国制药行业的制剂研发生产制备理念也正在由“质量源于检测”向“质量源于设计(QbD)”迈进。即判断药品质量是否合格从以前依赖于药品的最终检验,向药物的设计和研究阶段的控制转变,从源头上逐步强化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证了药品质量,提高了用药安全性[11],应用 QbD 理念生产制剂的目的就是在制剂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12, 13],从目标药物的设计源头开始考虑到药物的质量,其核心是确定制药过程中的预选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关键处方和工艺参数等,并通过建立工艺模型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构建设计空间,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14, 15],如图 1 所示。
 
 
QbD 的重点是辨识中药制造关键质量属性,在设计空间中,药物的物料配比、生产工艺参数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进行调整优化,借助数字技术将药品设计与制备环节相连接。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多为复方制剂,存在很多无用成分,在进行质量设计时,借助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量化表征原辅料属性参数、工艺参数、设备参数与产品质量指标,形成产品知识库,根据量效关系确定药效成分质量控制范围或者有效成分比例控制要求,从源头上进行质量管理,从而设计制备出最优质量的药品。基于 QbD 理念,对由高剂量二甲双胍盐酸盐和速释层中的低剂量酒石酸依格列汀组成的双层压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借助透射拉曼光谱作为过程分析技术评估了酒石酸依格列汀在大规模制备的优化双层片剂中的含量均匀性,实现了有效开发固定剂量组合双层片剂[16]。根据 QbD 监管框架,将制剂配方、工艺变量与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相关联,研究现有颗粒的球形度、尺寸和尺寸分布,优化关键工艺和配方因素阶段,以促进最终颗粒剂的多功能使用,在 QbD 框架内开发了一种新的多功能配方平台[17]。
 
1.2 生产过程数字化
 
目前,我国中药制药技术和设备已经能实现自动化,但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并收集到的数据分散在各环节,信息交流不足,生产出来的中药制剂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探索这些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以及促进这些数据和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及技术的结合,是实现中药药剂数字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的迫切任务是提升中药制药设备的智能性,进一步提升制剂水平,保证中药产品的质量。对中药制药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改革,以数字信息互联网技术为纽带,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连接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闭环生产链。智能车间、无人化生产已经成为趋势,推动信息技术协同融合传统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应用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实现全过程信息化,提高了效率和产能等,充分保障生产供应需求,并且兼有低成本、高利润、工艺合理、信息可溯等优势,推动中药产业步入新阶段,目前,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见表 1。
 
 
1.3 质量控制与评价数字化
 
现代中药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中药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指纹图谱分析、近红外在线分析等多种在线检测分析技术对中药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测定,包括工艺参数、状态参数、质控参数、物料属性参数及环境参数等不同类别参数,进一步对中药的品质进行评定[23],这对于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来说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中药质量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中药的质量标准有待更新[24];缺乏整体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标准分类多[25],同品种执行不同标准;各地方标准不统一[26]等等。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数据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分析,探索物质基础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中药质量形成规律,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性状评价是传统中药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外观性状来揭示其内在质量的优劣,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不能保证其客观性和准确性[27]。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提取外观特征参数,将视觉、嗅觉信息与品质联系起来,如电子鼻、电子眼、电子舌等[28]。蒋孝峰等[29]通过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探索麦芽炒制过程中产生的香气成分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规律;刘瑞新等[30]基于电子眼技术对多批次中药川贝母的真伪及规格进行快速辨识;杨露萍等[31]借助电子舌探究川芎辛味物质基础。在线质量检测控制是中药生产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张娜等[32]以丹参脂溶性成分乙醇提取过程为研究对象,借助近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实时分析丹参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以偏最小二乘法为基础建立了预测提取液质量参数模型,多源信息融合工艺模型具有更好的校正和预测能力,近红外光谱反映了提取过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效填补了工艺质量控制盲区。融合了信息技术的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化、直观化,避免了传统经验评价的不足,提升了中药质量性状评价和控制的客观性、准确性。
 
建立健全统一的中药质量信息数据库,并及时修改、补充、完善,能够在大数据密集的环境下提供专属性服务,可以让科研人员第一时间准确地定位知识需求,有效地获得和使用知识[33]。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中药质量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结合数据库建设技术,整合、分类这些文献资料,可以规律探索这些标准化的中医药质量数据[34]。如道地药材是中药质量评价的原创综合性指标,但现存的相关文献资料、数据信息量大,且内容相互之间联系性不强,对道地药材的各类特性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道地药材知识库,实现数据信息的集成、上传等,有利于规范化中药质量评价[35]。
 
在大数据时代,融合中药质量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药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弥补了现阶段我国中药质量标准本身及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这也是今后中医药发展的重点,推进了中药的高质量发展。
 
1.4 应用环节的数字化
 
在中药制剂产品销售、服务应用环节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与消费者建立信息互通链,阐明产品的高质量、临床价值与安全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5G等信息化手段,基于物联网农业传感器,可全程监控并记录中药材生产过程,并对中药的品名信息、种植信息、检测信息、出入库信息和销售配送信息等进行编号,录入中草药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中草药供应链流通追溯[36]。为中药制剂产品领取它们自己的“身份证”,使用者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溯源码”,即可知道该产品生产全过程数据、质量以及治疗特性等,使得中药制剂具有绝对唯一、不可篡改的特性,基于通过中药制剂“一物一码”技术手段,实现从药材从生产种植管理、采收、制剂、质量安全检测、装箱、销售到临床应用环节的全过程追溯,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中草药的高监管模式,打通了中药材流通渠道,突破了信息流通壁垒,改善了流通效率,实现了中药制剂的“来源可知、过程可查、质量可保、责任可究”[37],如图 2 所示。
 
 
综上所述,信息化手段对中药药剂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药药剂学信息化可以在制药过程中实时、同时处理大量数据,实现制药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实时控制中药制剂动态生产过程,建立稳定可控的中药绿色生态产业链,提高中药制药生产效率,解放劳动生产力;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为中药6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精确的评价标准,能提升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能力和水平,以提高中药制剂品质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药是我国医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中药药剂学数字化,促进我国中药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提升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2、 数字中药药剂学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以数字信息互联网技术为纽带,推进中药制药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升级转型,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控制、更加智慧化的监管,目前数字中药药剂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质量设计、生产工艺、质量评价、制药设备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协同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于中药产业各环节中,形成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中药产业链,促进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通,进而实现协同推动中药产业升级,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完善产品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确保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中药产业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2.1 质量设计环节
 
在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设计时,需阐明物质组分与药效的关系,依照目标中药产品的剂型特征以及疗效等要求,建立产品相应关键质量属性指标的控制标准[38]。在药物研发领域引入人工智能,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智能化制剂设计,具有强大的“降本增效”潜力,越来越多的生成式 AI 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
 
ChatGPT 是一种以会话为中心的语言模型,具有超强的性能和超大的文本数据库,通过学习大量现成文本和对话集合,能理解人类不同类型指令中蕴含的不同意图,实现即时对话,流畅的回答各种问题等等,其训练过程如图 3 所示。若使用者指出其错误,ChatGPT 会承认其对专业技术的不了解,听取意见并根据反馈优化回答,同时可以质疑不正确的问题以及支持连续多轮对话。ChatGPT 使用来自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进行训练,超强大的数据算法可以帮助人类跳脱个人信息处理能力上限,从而更快地找到更高效创新的路径,将其引入中药制剂设计环节,通过学习分析现有临床研究以及非临床研究的文本数据,研究物质组分在生产过程中的量值传递规律,阐明药物组分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优选药物的物料配比和工艺参数,确定生产工艺,实现药物设计环节与生产过程一体化,解决了制剂设计环节生产要素整合迟缓等问题。目前,已有制药企业涉足了 AI 新药研发领域,利用类似于ChatGPT 的生成式 AI,完成了有效活性药物的设计,有望用于研制新药,与传统制剂设计相比较,ChatGPT 的引入可使生产过程更精确、更智能,使目标中药制剂质量更符合预期,充分发挥药材的药性,节约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制药。
 
 
2.2 制剂工艺环节
 
专家系统是学习人类专家提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过程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9]。专家系统由数据库、规则库、推理机、人机界面组成,专家系统的运行流程大概为用户在人机界面提出问题后,推理机通过包含大量专家知识和经验的知识库进行分析匹配,将问题及结果暂存在数据库并反馈给使用者,如图 4 所示[40]。专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将专家系统的概念引入到中药制剂的研究中相对较晚。中药专家系统在前期研究阶段,收集并储存一定中药制剂原辅料的特性以及制剂工艺相关参数,确定原料药特征与生产工艺以及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数据库。另外,通过常规工艺和中试放大模型模拟制剂工艺,借助计算机预测、发现并解决制剂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中药制剂的品质以及制剂工艺的可重复性,确定符合预期的制剂工艺[41]。目前,针对中药复杂的原料成分,已初步建成了可运行的中药专家系统,主要用于部分中药制剂的处方设计和生产工艺条件优选,涉及丸剂[42]、干法制粒[43]、喷雾干燥抗黏[44]等。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建立一套中药制剂专家模拟系统进行制剂工艺设计,可以缩减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提高新药研发效率。未来中药专家系统可以以知识库的容量扩展和智能推理为目的,实现中药专家系统自主学习、自主更新,形成设备-检测-计算机系统三位一体的实时在线检测控制系统,即全自动数字化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借助中药专家系统等数字化手段,结合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有望迈向智能化制药,实现制药全过程的数字追溯。
 
 
2.3 质量评价环
 
节中药质量评价是中药标准化与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45]。中药制剂的生产由多种工序组成,涉及众多过程参数,包括工艺参数、质控参数、物料性质等,这些参数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最终的药品质量[46]。构建以数字化为导向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目前中药质量评价过程中分析效率低、分析结果滞后等问题,使得中药的质量控制、质量评价越来越精细和准确[47],满足中药制药行业的大批量生产需求。推进数字化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核心在于以多种先进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在线检测与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实时、准确测量和控制关键指标,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如图 5 所示。
 
在线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提取、分离纯化、干燥、混合、制粒、压片等操作单元中[48]。8 中国中药杂志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原料成分复杂、工艺条件要求高,引入在线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um Instrument,NIRS),可以实时监测目标成分的变化,能有效解决中药成分多、控制难等难题[49]。周雨枫等[50]在三七的提取过程中引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在线检测分析提取过程中皂苷的含量,基本实现提取生产过程中关键指标和异常情况的实时监测,后期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融入近红外系统,建立在线检测模型,实现提取过程检测数字化。干燥是中药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的操作单元,中药材的含水率是干燥过程中的重要物理参数,也是判断干燥工艺终点的重要依据[51, 52]。目前,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是在样品干燥过程中取样,然后进行离线测定,此方法不便于中药的连续生产。在干燥过程中引入在线微波水分检测技术,依赖微波的穿透性测定药材深层的水分,实现物料含水率的无损在线检测。张伟等[53]基于微波反射法设计谷物含水率在线检测装置,分别进行了室内静态研究和田间收割试验研究,此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制粒通常是固体剂型生产中的重要步骤,LiangZhong 等[54]在流化制粒过程中借助在线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定量的 NIRS 技术,在线监测流化床制粒过程中的活性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含量均匀性,并通过离线高效液相色谱测量验证了方法的API 含量预测准确性,为制粒过程中 API 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新思路。中药生产过程中借助多种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及时反馈实时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实现中药制剂产品质量的即时监控,有效保证了药品质量,为中药连续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了大量数据基础,提升智能化工艺装备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2.4 智能制造装备
 
中药制药装备主要包括中药材前处理设备、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设备、中药汤剂煎煮设备和中药制剂生产成套设备[55],是整个中药产业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制药装备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药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大多传统中药制造装备的自动化水平有限、设备功能单一,生产效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存在主观性等[56, 57]。因此,推进传统制药装备与数字技术结合实现智能化升级,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智能化转型升级意味着促使中药制药装备朝着高效、节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能够快速处理、共享和反馈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提高中药制剂的生产效率,提升中药制剂的品质,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为提高饮片质量水平、满足临床需求、促进中医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58],如图 6 所示。
 
 
智能制药装备涉及智能在线检测技术、在线控制技术等制药设备行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整个生产链,实现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促进中药工业绿色智能升级[59]。中药制药装备在线检测系统可将模糊语言转化为数字语言,通过嗅觉、触觉感知和图像等传感技术实现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智能传递生产信息,有效规范生产工艺参数[60]。龚雪等[61]采用一阶导数与 S-G 平滑法(savitzky-golay filter)预处理,以偏最小二乘法为基础建立了首乌丸水分预测模型检测含水率,经优化选择的预处理方法得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质量理想,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可引导应用于生产。中药制药装备智能在线控制技术,实现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过程可控制,有效把控中药饮片产品质量[62],曾敬其等[63]以黄柏的中试提取过程为载体,以人工判断作为沸腾时间状态属性表征参考,建立了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 NIR 光谱移动窗口标准偏差(moving block standard deviation, MBSD)模型,该方法表征沸腾时间稳定、可靠,可代替人工判断,实现了提取过程数字化。中药制药装备智能化可以在线监控和调配生产工艺,并最终实现中药生产工艺规范化、生产评价客观化、生产过程可视化[64]。“智能制造、标准先行”,实现智能制造,需先推进智能制造生产设备的元器件规格标准化、智能生产流程标准化、智能控制管理标准化进程,并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
 
2.5 临床应用环节
在中药制剂服务环节,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以中药材信息管理为支撑的信息平台。即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四诊合参智能化,客观性采集患者信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辩证施治,参考处方数据库、个性需求等开出中医处方,依据处方制定临方制剂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工艺参数以及工序组合,智能添加辅料,并对制剂质量进行在线智能化监控,实现装备柔性组合、参数智能决策,使得方剂合理、制剂工艺恰当、质量可靠、疗效良好[65]。患者在使用中药制剂过程中对中药制剂的评价、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医生间相互交流产生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等分析方法,深层次探索用户的健康状况、病情监测模式等,实现以人的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精准医疗,促进中药材临床应用的智能化、个性化,如图 7 所示。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药药剂学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计算能力,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整理分析并归纳,能够加快新药研发、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患者体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医药产业蓬勃兴起,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这些都为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结合不同药物的药理特征,合理选择对应的中药制剂技术,稳固中药制药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推广中药在临床治疗当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我国中药的现代化发展。
 
3、 数字中药药剂学趋势与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着中药药剂学学科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一些新技术、新剂型的不断引入,推动了中药药剂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实现中药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和新发展阶段的远大目标,中药现代化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发现、不断解决完善中药制剂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研发中药制剂新技术,使我国的中药药剂学迈向一个新的水平。分析当前数字中药药剂学的现状和趋势,我国中药制剂产业需要继续完善和提高:
 
3.1 中药制剂设计理论研究需加强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中医药理论知识是基础,由此区别于药剂学。中医辨证施治用的是中药材内整体物质的作用,而不是某单个化学成分,所以要使制得的中药制剂充分保留并发挥原料的药效,需在宏观上整体把握中医药的理论,揭示病-证-方-效相互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中药药剂学的研究[66, 67]。实现中药现代化,加速中药药剂学数字化、信息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药剂学的中医药理论研究,从机体、疾病、药物三者组成的系统角度,认识中药作用的规律和原理,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制剂设计理论,继承中药药剂学的中医药特色。
 
3.2 中药制剂新技术、设备需不断发展
 
技术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现阶段药剂学的发展是在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药成分复杂,性质不一,作用环节较多,需要根据中药本身的特性等选择最合理的制药技术,推动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如目前用于临床的中药大多还是普通片剂,生物利用度有待提高,未来需要创新制剂技术升级工艺,从而提高制剂质量。中药制药设备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影响着中药行业的发展,虽然现在我国中药制药装备产业相比于以前得到了较大提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伍振峰等 数字中药药剂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1然存在一些不足:制药效率低、成本高、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等,应继续加强现代中药制剂新工艺、新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出智能高效、节能降耗的设备与工艺,特别是质量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化[68],满足临床需要,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
 
3.3 中药质量检测评价标准体系需继续完善
 
中药制剂的质量影响着其临床疗效以及中药发展,而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生产等各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稳定性[69]。中药质量监控体系极其重要,未来要建立全过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实现全过程监控和管理,加强中药质量形成、质量传递、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结合多传感器,实现在线监测和控制药材的生长环境;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收集各个重点生产环节(包括提取、纯化、浓缩、成型等)的多位点数据,通过融合数据分析找到最佳工艺参数,精准控制生产过程;在中药制剂产品检测环节,结合数据融合对制剂进行化学指标定性定量检测和生物指标评价,为我国中药的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供依据,从而逐步提高中药质量一致性,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制药信息化和中药创新正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中药药剂学的信息化需要紧紧抓住中药资源、质量和疗效三者之间相互关系,一方面要以中药作用的规律、基本模式和原理为基础,加强中药制剂设计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中药质量检测评价标准体系,加强中药制剂质量的客观评价研究,推进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4、 结语与展望
 
中药药剂学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的,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应用,促进了中医药制剂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产生和应用,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推进实现中药药剂学的数字化,第一,要加强原始创新力度,提高中成药生产工艺与设备的自主研究水平。第二,产业升级应结合自身实际生产情况、设备基础等方面因素,协调融合产业现状与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新工艺与新设备在中药生产企业中的应用,逐步推动中药制药迈向数字化,促进数字中药药剂学走向成熟,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事业。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