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口服固体制剂混合和压片/充填阶段取样要求和接受标准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粉体混合均匀性指导原则,取样要求及验收标准。

    2021/12/14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透皮给药途径的利弊

    透皮制剂又称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 ,是继口服、注射后的第三大给药途径,且安全性更有保障。

    2022/12/3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选择甘露醇做固体制剂填充剂的理由

    作为口服固体制剂的常用填充剂,乳糖、纤维素衍生物、磷酸盐已被广泛使用,然而,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甘露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甘露醇正在成为填充剂选择的主流趋势。

    2023/08/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固体制剂工艺对药物晶型的影响

    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2024/08/0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盘点10大药物增溶策略

    药物的口服给药途径通常是我们制剂开发中优先选择的,因为口服制剂给药方便、患者耐受性强并且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大多数药物溶解性较差,药物溶解性差就会减缓药物的吸收,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甚至会由于药物的沉积导致胃肠道粘膜毒性。因此,如何使用好这些技术与方法,提高药物溶解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是让更多药物更好地造福大众的关键。

    2021/07/0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一致性评价中处方工艺设计、生产过程、原辅料控制研究过程中常见问题解读

    本文结合《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试行) 》等相关技术要求和实际审评的情况,总结了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审评中发现的处方工艺研究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2019/11/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固体口服制剂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

    生理药动学模型(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s,PBPK模型)是根据机体的生理、生化及解剖学知识,用每一房室代表一种器官或组织,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房室相互联结,建立的由实际血流速率、组织/血液分配系数及化合物性质控制药物遵循物质平衡原理在机体内进行转运的数学模型。

    2021/02/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速释口服固体制剂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药学研究的要求

    本文分析不同监管机构先前实施的法规与最终协调一致的ICH 指导原则存在的差异,了解指导原则的起草、颁布及后续不断完善的整个过程,更能深刻的理解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对研发高质量药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23/03/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在口服固体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应用也扩展到了医药行业[2],用于药品( 药物产品、植入物、药物递送系统等) 制造。相比于传统一刀切的给药方法,3D 打印技术在个性化药物产品的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加符合精准医疗的概念模式。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批准首个 3D打印速释制剂左乙拉西坦( SPRITAM ) 后,3D 打印技术在药物制剂领

    2021/11/0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求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等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我局组织起草了

    2015/11/09 更新 分类:其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