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风电硬刚机组可靠性与性能指标

嘉峪检测网        2023-10-29 13:56

“包括风电在内的所有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从2021年算起,本轮风机价格战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当前技术水平和市场空间,很难再支撑整机像前两年那样的降价幅度。”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告诉风芒能源。“个人认为风电行业本次发展周期即将迎来拐点。标志就是整机商不再单纯追求风机大兆瓦突破,而是投入更多研发来稳定其产品质量。”
 
​田庆军表示,“风机快速大兆瓦迭代,价格急剧下降的过程中,容易让部分企业牺牲一部分产品质量。每家都想做到产品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但这需要时间沉淀来反馈优化。”纵览中国风电发展历程,从2010年左右的100多家风电企业,到现在主流10家左右,行业洗牌与整合从未缺场。在风芒能源看来,本轮竞争,如果说上半场是大兆瓦、价格的市场争夺赛。下半场将更趋向于质量与性能指标的淘汰赛。
 
可靠性,各家发力重点
 
据风芒能源了解,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受益于过去若干年的经验积累,中国风电厚积薄发,2024年可交付机型中,陆上已达10MW、海上已达14-16MW。价格上,中国陆上风机裸机价格从3000-4000元/kW下降至1500元/kW左右,海上风机从7000元/kW左右下降到3000-4000元/kW左右。
 
单位千瓦价格的快速下降与风机持续大型化有直接关系。田庆军指出,近两年来,风机企业不断推动风机大型化,国内风机单机容量同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推动机组每千瓦单价骤降。以陆上风机为例,无论是过去2MW,还是未来10MW机组,单机价格基本都在100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随着单机容量持续增加,在单台机组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千瓦报价势必大幅下降。
 
在发力大型化的同时,风机企业还在不断提升自身运营效率,并通过有节奏的自研、自制持续降低对进口部件和物料的依赖,进一步拓展风机的降本空间。但是考虑到中国的风资源条件限制,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加之国产化进程已取得显著进展,风机价格已无太多降价空间,这预示着价格战已进入尾声。
 
当市场再次趋向稳定,业主对风机性能指标的要求也就再次趋向严格。当前行业已对大兆瓦机组可靠性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远景能源副总裁(中国区)兼解决方案总经理许锋飞举例称,“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场,如果安装750kW风机,停一台造成的发电损失是1/67。如果安装10MW风机,停一台造成的发电损失是1/5。”大兆瓦风机在迅速摊平风电单位千瓦成本的同时,对电网、业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创新研究院院长潘东浩表示,当下行业关注的可靠性问题,与以往风电机组面临的可靠性问题,还不是一个级别的。以往因为有欧洲厂商走在技术前列,行业对风机供应链可靠性理论边界相对较为清晰。此前为提高机组可靠性,更多是需要强调质量管理等。
 
现在中国风电逐渐从跟跑转变为并跑、领跑,在深入技术“无人区”的过程中,很多供应链都在不断探索边界、突破极限。产业链不断尝试新材料、新核心部件、新工艺、新理论,在带来技术百花齐放的同时,机组运行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现在行业探讨的可靠性更像是在一团迷雾中摸索前行。
 
“可能理论算过了,台阶实验、验证也通过了,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有些风险没有被规避掉。”潘东浩称。
 
南高齿集团执行董事、风电事业部总裁顾晓斌表示,如今风电供应链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需要加强产品检验,更多还要提升检验本身技术。
 
据风芒能源了解,目前包括大型零部件在内的风电供应链,都在密切跟踪推出的新产品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及时反馈来优化升级。
 
亟需尽快建立更优性能指标评价体系
 
业主招标时虽然采用的是综合评标法,但在打分时,因为技术条款设计缺乏针对性难以拉开实际差距。很多时候无法避免地走向以价格论英雄。“风机同质化严重”“只能唯价格论”成为本轮发展周期中,上半场价格战的原因之一。
整机的硬件区别还在缩小。对比本次风能展各家推出的新产品,除了单机容量不约而同越来越大外,技术路线也越来越统一。据风芒能源盘点,推出的陆上机组,前10家整机商有9家走得都是双馈路线。在海上,推出产品中半直驱/中速永磁技术路线居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风能专委会副主任李鹏表示,“没有人会拿Vivo和Apple比。”行业这两年一直在报怨最低价中标,但是更加合理区分整机性能指标的标准体系到现在还没有建立。现在的各项指标,包括功率曲线、可用率等,区分各家整机技术差别能力有限。在技术路线越来越趋同,供应链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一个共识体系告诉市场自己与其他家的本质性区别、差异化优势。
 
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凯认为,目前看似各家厂商供应链同质化严重。但核心是不一样的。在硬件没有出现颠覆性问题的前提下,软件的差异化才是整机厂商区别彼此的核心。整机同台竞技时,比较得更多的是,如何使用控制系统等操作风机更安全高效、发出更多电量。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杨怀宇认为,将来整机商不一定非得盯着主机本身。以风电微观选址为例,其对风机的实际发电影响极大。同样的风机在不同客户处可能会表现出很多差异。不管是为了盈利还是提高机组可靠性,整机商需要尽可能转型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首席技术官万宇宾表示,在过去批量风电项目运作过程中,因为产业链定位原因,主机厂家很少能深度参与解决方案设计、定制和优化。建议以后开发商、设计院、整机商形成联动机制,三方深入参与项目前期微观选址、设计过程等环节,做好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与优化。以确保风机性能发挥最优。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工程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蒋勇表示,当前风电行业更多卷的是风机售价。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活到最后,活得比较好的,一定是关注全生命周期的整机商。现在几乎每家产业链企业都有自己的数字化平台。业主可以基于手里掌握的数字,共建一套评价体系。通过添加部件损坏、故障停机次数等多维度打分标准,区别整机实际运行情况,驱动行业良性发展。

分享到:

来源:风芒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