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5-03-14 11:22
近日,科林公司宣布其锐叶(LEAF)集成式绿激光光凝仪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多种眼底病的激光治疗。作为首款纯半导体绿激光设备,锐叶集便携性、裂隙灯适配广泛性、易维护等特性于一体,为临床患者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眼底激光治疗俗称“打激光”,又称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破坏部分视网膜,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阻止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激光的热凝固作用使得视网膜产生瘢痕黏合作用封闭病损的视网膜裂孔及其它病损;此外,激光作用于色素上皮层,刺激其反应增生封闭渗出灶,从而改善恢复患者的中心视力。
眼底激光治疗仪就是利用激光技术对眼底疾病进行治疗的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眼科诊疗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治疗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疾病。
激光入眼后,蓝绿波长激光主要作用于视网膜内层和部分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绿光波长、黄光波长激光主要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部分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红光波长和红外波长激光主要作用于脉络膜层。
研发背景
中国每年有接近 4 亿患者饱受各类眼科疾病的困扰,而在 4 亿眼病患者中约有超过4000万眼底疾病患者,我国每年新增眼底病人超过300万。其中,60岁以上人群的眼底检查异常率达21.39%,即每 5 个60岁以上人群中就有一个眼底异常的人。
眼底病的治疗手段日益多样化,包括激光治疗、抗VEGF治疗、手术干预等。抗VEGF治疗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和渗漏,改善黄斑水肿等病变;激光治疗则利用激光的热效应或光化学效应,对眼底病变进行封闭、凝固等操作,起到加固视网膜、减少渗漏、预防脱离等作用。抗VEGF注射联合激光双轨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传统的激光设备存在体积庞大、操作复杂、灵活性不足、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这些设备通常需要较大的空间放置,对于一些场地有限的基层医院来说,难以满足其硬件要求。
此外,操作复杂则要求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基层医院的眼科医生可能由于培训不足或经验欠缺,难以熟练掌握激光治疗技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激光设备的维护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高昂的费用,增加了基层医院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锐叶·集成式绿激光光凝仪
锐叶·集成式绿激光光凝仪摒弃了传统的固态倍频技术,应用纯半导体绿激光技术,无外部光纤的设计显著降低了传统激光腔的维修频率和成本,高效稳定。
原本的半导体绿激光技术是DPSS激发原理,激光二极管用于泵浦固体晶体,将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光转换为绿光。为了高效实现这一过程,激光晶体必须放置在一个对错位和温度变化高度敏感的腔内,效率较低。
锐叶采用纯半导体技术,直接发射绿色的二极管激光,去除了整个激光腔,消除了对校准和高温敏感性的需要,从而确保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高的电气效率。
这款设备机身重量为1.4公斤,体积仅为传统设备的十分之一,大幅提升了便携性和操作的灵活性,能够兼容超过27种不同类型的裂隙灯,满足了多样化的临床需求。
在无线操作方面,该设备通过平板触控进行参数设置,界面设计简洁直观,大幅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设备内置激光元件,摒弃了传统外部光纤连接方式,使设备更加稳固可靠,同时降低了故障风险。
锐狮绿激光间接检影镜
除本次获批上市的锐叶 · 集成式绿激光光凝仪外,科林公司后续还将推出首款绿激光间接检影镜——锐狮(LION)。
该产品首次将绿激光内置在间接检影镜,无需额外链接设备,无线头戴式设计便于临床治疗时灵活转位,无线电池赋能,具有灵活轻便、操作便捷、续航持久等优势,可显著提升诊疗效率和诊断准确性,尤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卧位患者。
来源: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