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雾霾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大了去了!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便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呦!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1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
雾霾天气形成主要原因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四、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源,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六、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近些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
“PM2.5”的检测方法
空气中漂浮着各种大小的颗粒物,PM2.5是其中较细小的那部分。
要想测定PM2.5的浓度,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PM2.5与较大的颗粒物分离;第二步:测定分离出来的PM2.5的重量。目前,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有三种: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这三种方法的第一步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第二步!按照其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筛分法
让粒子通过迭放在一起的多个不同孔径的筛子(一般选用5~6个,筛子的孔径从上到下一次变小)就可以将粒子分开,得到的被测颗粒试样以重量计的颗粒粒径分布(频率分布和积累分布),主要应用于较大颗粒的测量,不适用于直径小于2.5μm的粒子检测。
沉降法
在实际测量中,通过测量某一个与沉降速度相关的其他物理参数(如,压力、重量、浓度、或光透过率等)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规律,进而求得颗粒的粒径分布,根据颗粒在液体中的最终沉降速度确定颗粒粒径大小,包括重力沉降法(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的自由沉降)和离心沉降法(颗粒在离心的作用下沉降)。沉降测量法完成一次测量的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左右,时间较长不适合用作实时检测。
电感应法(库尔特法)
以悬浮于电解液中的颗粒流过孔时的电阻变化作为粒径测量的尺度,依次对刘贵孔口的每个粒子进行测量,可以同时测得颗粒的粒径和个数,粒径测量范围一般在0.5~100μm,其测量下限易受背景噪声的限制,还要防止重合现象即两个或者多个颗粒同时流过孔径,最大的问题是孔口容易被具有较宽的粒径分布的试样堵塞。
光散射法
基于光散射原理,当光束入射到颗粒上时将向空间四周散射,光的各个散射参数如:散射光强的空间分布、散射光能的空间分布、透射光强相对于入射光的衰减及散射光的偏振等与颗粒的粒径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颗粒粒径测量的尺度。由于可以对光强等参数做实时检测,因而用作PM2.5的实时检测比较合适。
结语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