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无菌微生物为何要14天培养?14天内检测出阳性结果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追溯和排查?

    无菌微生物检查需要14天的培养期,主要是为了能够确保能检查出一些生长较为缓慢的微生物,以及给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处于亚致死状态的微生物有足够的修复和繁殖时间。

    2024/07/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

    2021/12/14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常见无菌操作缺陷

    常见无菌操作缺陷

    2022/08/29 更新 分类:生产品管 分享

  • 心血管介植入产品灭菌工艺验证

    心血管支架、球囊、瓣膜等植介入医疗器械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对于此类产品有着严格的无菌要求。主要的灭菌方法有环氧乙烷或者辐照灭菌。

    2020/01/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过程中关于除菌过滤的系统性考量

    本文就针对非最终灭菌产品所采用无菌生产工艺中的除菌过滤系统,通过产品的小试开发、放大生产及工艺验证进行系统性的考量,不足之处,还请业内同仁指出,共同学习。

    2023/07/22 更新 分类:生产品管 分享

  • 除菌过滤器完整性测试要求

    过滤器完整性是无菌药品生产确认和批次放行的关键点,对于关键的除菌级过滤工艺而言,完整性测试是控制滤器生产质量的一种认证,保障了除菌工艺过程的安全性。

    2024/03/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无菌医疗器械洁净区的要求和选择

    在二三类的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人员、工装模具、机器设备、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内包装材料加工工艺、生产环境等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2018/11/06 更新 分类:生产品管 分享

  • 医疗器械生产对工艺用水的要求及检查要点: 现场检查的要点和管理文件、记录检查的要点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中对无菌、植入、体外诊断等各类医疗器械生产中的工艺用水都提出了要求,其目的是为保证医疗器械最终在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因此,工艺用水也成为了相关检查的关键点之一。为了帮助企业建立合规的工艺用水系统,本文整理了相关要点,供大家参考。

    2021/03/02 更新 分类:生产品管 分享

  • 对《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的基本考虑》的解读

    2020 年12 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 公布了《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本文结合该指导原则的起草和修订,对湿热灭菌工艺的重要概念、灭菌工艺选择的决策树进行了阐明,对湿热灭菌工艺研究和验证中的关注点进行了讨论,对修订要点及新增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旨在为后续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2022/07/03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无菌医疗器械注册之环氧乙烷灭菌工艺验证要求

    由于灭菌过程是一个特殊过程,过程确认是无菌保证的重要环节。环氧乙烷灭菌确认有半周期法、部分阴性法等不同方法,各方法侧重点不同,但均会涉及到微生物挑战器械、环氧乙烷残留、产品族分类等基本问题。本文从这些基本问题出发,对相关的概念和处理方法做介绍。

    2021/12/0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