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在体外构建组织模型或器官的过程中加入血管系统对于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和移除代谢废物,从而提高体外构建组织的存活率及组织厚度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基于对血管组织结构及组织微环境的深入了解,利用水凝胶材料构建高度复杂仿生的血管化组织和器官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2022/07/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分析了多种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挤出成型、3D打印、激光技术以及针织、编织和静电纺丝等新型纺织成型技术。结果表明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将天然和合成材料通过结构仿生设计,可以获得更好性能的神经导管。
2022/07/2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海藻酸盐和明胶天然聚合物的高细胞相容性强韧双网络水凝胶,用于高通量微流控同轴生物打印功能化的单层及双层中空血管组织,以分别模拟天然静脉及动脉,实现了解剖结构、机械性能及重要血管功能的仿生。
2022/10/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基于软骨脱细胞基质的光敏多孔仿生生物墨水,并实现了耳廓软骨的3D生物打印和体内再生,为个性化耳廓形态软骨的制备和再生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方法。
2022/11/2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日,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石贤爱教授和杨建民副教授课题组,将儿茶酚改性的氧化透明质酸(OD)、ε-聚赖氨酸(EPL)和Fe3+通过希夫碱反应、金属螯合、阳离子-π和静电相互作用等制备了多功能水凝胶(OD/EPL@Fe)。
2023/02/0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日,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TL-IABP-100正式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53080105)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ABP。
2025/01/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医疗器械引发的细菌感染问题已成为临床上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针对金属植入器械引发感染的重要临床问题,中科院金属所杨柯、任玲研究团队提出了发展抗菌医用金属的创新思想。近期,团队研发的抗菌Ti-Cu牙种植体、抗菌Ti6Al4V-Cu骨折固定器械在口腔、骨科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1/07/1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三维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口腔修复体等形态复杂、个性化特征强的医疗器械制备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产学研医管等多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构建三维打印金属材料性能评价体系,推动了三维打印金属材料科研成果向临床的顺利转化。风险精准控制的性能评价体系和监管方式优化对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监管科学研究,构建医疗器械新材
2022/04/0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锆基植入物由于天然氧化锆 (ZrO2) 薄膜的形成,具有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口腔临床广泛使用。特别在患者口腔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提升种植体生物活性和局部治疗疗效对早期种植的植入和骨结合尤为重要。因此,锆基植入物的表面改性已经使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进行。在本文中,我们讨论并详细介绍锆基植入物的各个方面。
2022/06/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2018年是国际认可论坛(IAF)成立25周年,也是IAF多边互认制度建立运行20周年。
2018/06/15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